用“关键少数”引领“最大多数”
用“关键少数”引领“最大多数”🐤《用“关键少数”引领“最大多数”》🎹在发展中保护,在保护中发展,三明擦亮绿色底色,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。这里的成功实践,成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动写照。
诗人汪国真曾说:“既然选择了远方,便只顾风雨兼程。”改革强军的路上,每名官兵都是主人公、责任人。让我们满怀勇气上路,对自己的初心保持执着,对自己的事业保持专注。我们坚信,笃定前行,撸起袖子加油干,强军的宏伟蓝图就会如期实现,个人的获得感也会相应提升。,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坚持不懈加强党的建设,雷厉风行开展反腐败斗争,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。对中国的反腐败成就,国际社会高度肯定,但也有疑虑。疑虑之一是,中国共产党实行的不是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,不是两院制,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,谁来监督一党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?中国共产党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吗?
陈云同志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思想集中产生于1939—1943年间,他在此期间突出强调党的纪律建设,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。1938年3月15日,党中央作出了《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》。短时间内,党员数量从1937年底的约4万人激增到1938年底的50多万人。在发展党员过程中,存在着突击发展党员、党员阶级成分发生变化、党员素质出现滑坡等现象,党的自身建设面临考验。,人民群众是执政党成就事业的基础。中国革命、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,没有人民群众这个力量源泉,党就不可能完成民族解放与振兴的历史重任。我们党正是紧紧依靠群众路线这个法宝,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心向背和力量来源问题,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。但任何一种关系都不可能一劳永逸。列宁指出:“执政后的无产阶级政党存在着脱离群众的巨大风险。而且执政时间越长,其危险性就越大。”坚持党的群众路线,不是一般的方法问题,而是根本立场问题。近年来,党的建设上出现的诸如腐败问题、脱离群众问题等,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化,在观念和行为上与人民群众渐行渐远。这些问题如果不彻底解决,持续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,担当起组织和带领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奋斗的历史使命,是不可能的。
党章是党的根本法,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。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,牢固树立党章意识,自觉学习党章、遵守党章、贯彻党章、维护党章,时刻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、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,时刻牢记纪律为大、组织为大,任何时候都要与党同心同德,坚持一切行动听党指挥,无条件执行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,坚决反对和抵制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。《准则》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、人民的幸福线,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保证。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、坚持改革开放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,切实增强在这个大局下行动的政治自觉,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,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,坚决捍卫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。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、统一行动、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,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。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严明党的纪律,把纪律挺在前面,尤其是政治纪律,切实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,在重大政治问题、原则问题上,脑子要特别清醒、眼睛要特别明亮、立场要特别坚定,做政治上的明白人,维护党和国家的政治安全。,今年1月19日公布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工作报告(以下简称工作报告),对2016年纪律检查工作进行了回顾,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工作体会,并对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部署。工作报告列出的今年七项重点工作中,第一项就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,严肃党内政治生活,强化党内监督,严明换届纪律。
全面从严治党,需要“勇于自我革命”,不断增强“四个自我”能力。自我净化,就是要经常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,冲掉附着的“病菌”,始终保持干干净净,清清白白。自我完善,就是要注重抓“短板”,补“缺陷”,治“未病”,始终追求思想、道德、制度机制等各方面的完善。自我革新,就是要敢于改革,勇于创新,坚持理论创新、制度创新、科技创新、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,不断开拓前进。自我提高,就是要不断提高理论、品格、知识、能力等各方面的素养,决不满足,决不懈怠。每个“自我”,都突出内生的力量。“四个自我”能力,彰显了共产党人永远坚定理想信念、永远坚持性质宗旨、永远拒腐防变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立党为公、一心为民,主动承担历史使命的高尚情怀。它使“严”贯通党的生活、党的工作和日常活动的方方面面,贯通管党治党和平时活动的整个过程。,然而,明知“我不如”却不敢承认的,也不乏其人。有些人像只皮球,本来腹中空无一物,却把自己吹得很大,只容得别人拍,一拍就跳得老高,却容不得别人刺,一刺就“气炸”了或“气馁”了;或者,本来没什么本事却自命不凡,讲起话来滔滔不绝,做起事来咄咄逼人,以为这样就可以压人一头、高人一等;再有就是,见不得别人好,谁要是比自己强,就暗中踩一脚、处处使绊子。
【編輯:まりか】
相关新闻
- 以立法凝聚公意与权威 2023-09-22 10:25
- 坚持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 2023-09-22 10:33
- 李克强达沃斯论坛阐释“中国信心从何而来” 2023-09-22 10:20
- 依宪立法是依宪治国的出发点 2023-09-22 10:10
- 主流意识形态自信从何而来 2023-09-22 10:51
相关新发布
- 全力打造法治民政 2023-09-22 10:45
- “马上就办”的底气何在 2023-09-22 10:17
- “笔杆子”应引领社会凝聚人心 2023-09-22 10:42
- 从“现实政治”到“观念政治” 2023-09-22 10:52
- 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2023-09-22 10:35